“全球根系音乐保护协会”在成功举办国际音乐节后声名鹊起,吸引了无数音乐爱好者与文化保护者的目光,然而,伴随而来的,还有诸多棘手的难题。其中,最让西蒙和叶凌头疼的,便是音乐版权问题。
在协会的临时办公室里,文件堆满了桌面,西蒙眉头紧锁,手中翻着一份份音乐版权纠纷的资料。“叶,你看,光是上个月,我们就收到了十几起关于传统音乐版权被侵犯的报告。”他将文件重重地放在桌上,满脸疲惫,“一些商业公司未经授权,就使用我们收集的传统音乐片段用于广告、影视作品,甚至还有游戏配乐,这对我们和音乐的原作者都是极大的伤害。”
叶凌拿起一份报告,上面详细记录了一家知名游戏公司在新推出的冒险游戏中,使用了一段伊博村的传统鼓语节奏作为背景音乐,却未向任何相关方支付版权费用,也没有进行任何署名。“这可不是个例,”叶凌叹了口气,“传统音乐的版权界定本就复杂,很多部落甚至没有书面的版权记录,这给了那些不法商家可乘之机。”
阿泰在一旁气得直跺脚:“这些人怎么能这样?那些鼓点是伊博村祖先传下来的宝贝,他们凭什么随意盗用!”卡洛斯也点头表示赞同:“而且,很多传统音乐的创作者,也就是那些部落的音乐家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作品正在被滥用,他们没有渠道去维护自己的权益。”
李洁坐在电脑前,不停地搜索着相关的法律资料,她推了推眼镜,说道:“从法律角度看,我们必须明确这些传统音乐的版权归属,建立起完善的版权登记和保护机制。但这谈何容易,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规定不同,文化传统也不一样,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标准。”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西蒙决定召集全球音乐版权领域的专家,举办一场线上研讨会。在会议中,来自各国的专家们各抒己见。一位来自美国的版权律师指出:“在国际上,我们有一些通用的版权保护协议,比如《伯尔尼公约》,但传统音乐的特殊性使得这些协议在执行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很多传统音乐是口口相传的,没有明确的创作时间和作者,这给版权认定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一位非洲的音乐学家补充道:“对于非洲部落来说,音乐是一种集体的文化表达,属于整个部落,而不是某一个个体。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界定版权归属,如何确保部落的集体权益得到保护,是我们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中国的一位法律专家则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我们或许可以借鉴中国音乐着作权协会的模式,成立一个专门的传统音乐着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代表各个部落和地区,对传统音乐的版权进行统一管理和维护。但这需要得到各方的信任和支持,前期的沟通和协调工作会非常艰巨。”
研讨会持续了一整天,虽然没有得出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但为团队指明了方向。会后,西蒙和叶凌决定,先从与各个部落和地区的沟通做起,帮助他们建立起初步的版权意识,同时收集整理相关的音乐作品信息,为后续的版权登记和保护工作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