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开导妙玉(1 / 2)

妙玉正要倒掉茶水,却被林瑾伸手夺了过去,再给自己斟满。

妙玉不知所措。

林瑾仰头喝了一口,陶醉道:“如此琼浆玉露,倒了岂不可惜?就由我这‘槛内人’当那解渴的蠢物,饮牛饮驴吧。”

妙玉怔了半刻,愧道:“施主身怀慧根,却是妙玉着相了。”

林瑾摇摇头,意有所指道:“修身还得先修心。我虽不礼佛,却对佛也有自己的三点拙见。”

妙玉道了声佛号,诚心道:“还请施主不吝赐教。”

林瑾左手抄起绿玉斗,步出偏厅,右手指向空中滴落的绵密细雨,回头问:“空中下的是什么?”

妙玉脱口道:“雨水”

林瑾含笑点头,道:“如芸芸众生初见佛一般,看雨是雨,看佛是佛。所见即是真实。我们的认知完全依赖于感官和外在事物,简单而直接。”

妙玉蹙眉,求教道:“此与佛何关?”

林瑾正色道:“何为佛,为何信佛?初入世间的人尚未觉悟,只能顺从外在的牵引,不懂佛,不礼佛,不信佛,视佛只为佛,这便是佛家所说的‘无名众生’。”

妙玉怔了半晌,又念了句佛号。

林瑾左手伸进雨中,绿玉斗片刻接满雨水,再次回头问:“妙师父,敢问杯中为何物?”

妙玉沉吟片刻,道:“茶水。”

林瑾颔首道:“第一段,如果说是未明,那么这一阶段便是向知明的跨越。人们开始思考和质疑,意识到世界比看到的更复杂。雨水不再是单纯的雨水,可以是茶水;绿玉斗也不再是单纯的绿玉斗,而是盛水的茶具。”

妙玉迟疑道:“这也不一定是茶水,或者茶具……”

林瑾赞同道:“不错,处于这一阶段的人意识到自己过往的认知是局限的,有迷茫有困惑有固执,因被外在的欲念和习气遮蔽,无法直面真理,更无法面对内心真知。”

妙玉笼在水田衣中的身躯微颤,她自幼礼佛信佛,自信为虔诚的佛教徒,可每每深夜扪心自问,这又是真正的自己吗?

林瑾泼掉绿玉斗中雨水,转身回到屋内桌旁坐下,也不去看妙玉的表情,只让她自省。

妙玉似小学生一般站在那里,表情不时变化。

林瑾敲响桌面。

妙玉回过神来,脸色微红地待在原地,神情颇有些无助之感。

林瑾随手指着屋外的潺潺雨水道:“外面下的是什么?”

妙玉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表情沮丧。

林瑾笑道:“是雨水。”

妙玉望着他,神色呆呆。

林瑾语气悠然道:“与第一阶段的未明不同,此乃对事物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刻的理解,能够以更加平和、豁达的心态去看待一切。保持内心宁静,不再被外界迷惑。”

妙玉听得神情愈发困惑。

林瑾叹道:“佛度有缘人,世人大多认不清自己,却也难度?”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门外响起清咳声,随即走入一个身体虚弱的老尼姑。

林瑾微愣,忙起身见礼。

老尼姑颔首示意,目光转又看向妙玉,问道:“妙玉,小施主三重境,颇合阳明先生之学,你可明白?”

妙玉面露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