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女生耽美 > 芍药月季[花滑] > 第101章 我们的话已经冻结在这里。

第101章 我们的话已经冻结在这里。(1 / 2)

第101章我们的话已经冻结在这里。

“虽然期末统考已经结束,但我们的课程还得继续。”

不知道为什么,高中就是这么蛮横无理,从学期初的六点放学延迟到期末的九点半,熬到了考试结束,学校又说,还得补一个星期的课。

寒假满打满算也没有一个月的时间,哪有这么压榨人的,五班的学生没人服气,但也没谁敢有大动作。

班主任的话还没说完:“叶绍瑶,请你在大课间去一趟丘校长的办公室。”

同学们有些惊讶,四处都是窸窸窣窣的声音。

他们只以为校长是个挂名呢,除了学校的大型活动,还没谁见过校长的真身。

揣着忐忑,叶绍瑶还是挨到了大课间。

“你就是叶绍瑶?”

校长很和蔼,手里捧着一杯上好的竹叶青,有气泡断续上涌,有舒展的茶叶沉底,他吹了吹,茶汤的清香飘逸在古色古香的陈设之间。

和一身西装好不相称。

“校长好。”

“我叫你来,是为了什么?”领导总喜欢这样,首先先把问题抛给对方。

左右没有急事,叶绍瑶陪他打太极:“您找我一定是有要事相商。”

校长点头:“事情的确挺大。”

这个话题似乎还要持续很长时间,他邀请叶绍瑶坐在待客区。

沙发是红木做的,每个位置都放上素色的蒲团,但蒲团也只是一堆干草,还是硌屁股。

“是这样的,华夏很重视同学们‘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所以学校也是教育的重要场所。

“但是有些教育,光靠学校的安排是不够的,比如体育课,”校长问,“你们最近上了几节体育课?”

原以为只是校长的个人演讲,没料到还有观众互动环节,叶绍瑶快速组织语言,老实说:“最近没见过体育老师。”

不过不是什么体育老师被迫生病的戏码,他们老师最近有射箭比赛,是主动将体育课让出来的。

但这已经足够校长借题发挥。

“你看,你们这代孩子,已经很缺乏锻炼,所以为了鼓励更多学生重拾健康体魄,体育局和教育部拟举办一项比赛。”

比赛的宣传册就钉在办公室的记事板上,一众白纸黑字的通告里,就数它花花绿绿最瞩目。

全国第一届花样滑冰队列滑比赛,擡头的艺术字就占了小半张封面。

“我们学校要参加这个?”叶绍瑶惊讶道。

“因为是第一届,主办方担心报名的单位不够数,所以采取了邀请制,我们三中就在校队中学组里。”

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嘛。

再说,花滑是一项极考验脚下工夫的运动,举办比赛又哪里能鼓舞全国学生关注体育。

叶绍瑶不敢茍同。

校长还在给她戴高帽:“小叶啊,我知道你是这个项目的优秀人才,所以也想拜托你,帮三中完成这项任务。”

一座五指山压下来,这话一出,躲也躲不掉了,叶绍瑶悄悄驼了背。

压力山大。

“可是我们学校,应该没有太多花滑运动员?”她试探问。

校长对学生摸过底,答语信手拈来:“你还有一个参加过全国比赛的学姐,不过据说已经退役了。”

“那我可以把她拉进来吗?”

“你现在是学校花滑队的队长,这场比赛的参赛人员和节目都由你来决定。”

叶绍瑶觉得特好笑,在来到办公室前,她还不知道三中有个什么花滑队。

宣传册上要求每队参赛名额为十六人,可另有四名替补队员。

也就是说,她要在三月比赛之前,给凭空出世的花滑队凑十九个人头。

这都什么事啊。

在校长的准许下,花滑队的招聘启示就明目张胆贴在校门上,风吹日晒都没摘下来。

到了散学典礼那天,也只勉勉强强凑了七个人,还包括了她自己。

不过也有值得高兴的事情,比如校长提到的那名学姐,居然是许久不见的向琴琴。

“琴琴,感谢你施以援手。”她捧着向琴琴的手欲哭无泪。

向琴琴慨叹她的遭遇,搂着安慰:“同门一场,应该的。”

不过她的功力退化许多,跳跃高度支撑不了任何三周跳,连阿克塞尔一周也豪气地丢了,应该是没有在私下练习过。

寒假第一天,叶绍瑶就赶到冰场走马上任,校长在规则允许的前提下,帮她联系了外校,两家都凑不够人,刚好可以组个联队。

不过对方真不守约,平白迟到了十分钟。

“我们要不先练着?”有成员说。

除了叶绍瑶和向琴琴,其他几位是组团来的,以前没什么基础,只是听说大众组的比赛不需要门槛,有胳膊有腿就行,在台上丢几分钟面,还能直接拉满下学期的体测成绩。

节目的编曲是叶绍瑶早就考虑好的,找编舞老师需要成本,她直接将自己的自由滑节目改成了队列滑。

不过有成员担心:“节奏好快。”

“这些快节奏音乐反而是最好掌握节拍的。”向琴琴也是内行,她的解释颇有说服力。

上午十一点是商场人最少的时候,冰场门口来了一大队人马,叽叽喳喳像进了闹市。

前台不知道说了些什么,关上闸门不让进,大嗓门男生的回答倒能听得一清二楚:“季林越说这时候是他们俱乐部的包冰时间啊。”

叶绍瑶了然,原来是另一个校队到了,这该死的缘分,队友居然是结过梁子的实验中学。

她走过去,有女生正亮出杀手锏,一米七几的高个,连撒娇都得蹲下半米:“姐姐,真的不可以进吗?”

于会敏也很无奈:“你们人太多,会影响冰场的教学秩序。”

三中的七个人还好说,两校加起来能抵一个连,看起来还是会把场子都拆掉的料。

季林越在队伍最后,姗姗来迟。

“季林越,你说怎么办?”有人问。

怎么办?换场子呗。

叶绍瑶怎么想都觉得亏,要早知道合作对象是季林越,她还能省下好大一笔票钱。

人实中自带场子,还是能承办比赛的标准场。

两队成功汇合摆驾实中,二十来人塞满了六辆出租车,一路上像婚车开道似的。

主心骨得做一辆,去往郊区的路上,叶绍瑶还得拉着向琴琴和季林越商量节目的事。

“没问题。”

三中的队员都有舞蹈功底,顺动作不是什么难事,但是…“你那边怎么有那么多男生?”

这根本不符合叶绍瑶对队列滑人员结构的认知。

“他们都是组员携带的对象。”

啊?就一个普普通通的训练,哪里犯得上拖家带口。

不对,你们实中居然有这么多人违反校规。

万事开头难,对于没有滑冰经验的人来说,上冰滑出第一步就是一个挑战。

有实中的女生在门边踟蹰了十来分钟,始终扒着门边不肯进,几乎要哭出来:“我就说我有滑冰恐惧症吧。”

“她为什么要报名?”叶绍瑶没眼看,问向旁边的季林越。

“我们学校没人愿意来,所以校领导强制舞蹈生参加。”

“你也是被强制的吧。”

季林越眨了眨眼,没回答。

都是为了应付差事的可怜人。

一个下午过去,节目没什么进展,叶绍瑶给联队上了一堂心理辅导课,大家坐在冰场外,听得挺入迷。

“小叶教练。”有女生举手。

“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