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第40章条件
康熙对于这个主动离开蒙古来京城进行科举的人还是有关注的,三拐两拐就到了希吉尔二哥所住的地方。
原来是因为距离酒楼本就不远,所以康熙才带希吉尔过来。
“扣扣扣。”康熙敲响门上的铺首,二哥的府上没有门房,但是还是买了几个伺候二哥的人,此时便是下人来开门。
下人不认识康熙,在他的印象中,主家就没有相识的人过来拜访。
康熙:“你去跟你主家说,黄三郎前来拜访即可。”
希吉尔二哥出来开门的时候,见到是预想中的人,还是有些慌张。黄三郎,据他所知,皇上便是排行行三,再加上那个黄姓。看见康熙果然验证了他的想法,他连忙将康熙和希吉尔引入府中。
康熙:“班察,是我。”
是的,名字就是这么随意,和他生下来的两个儿子,一个叫做班第,一个叫做班察。
班察认出了康熙,一国之君谁能不认识。但是班察从康熙对自己的自称很快意识到康熙应该是微服出访:“黄老爷,您怎么来了?”一边询问着,一边将康熙引向大厅。
直到大厅禀退左右后,班察:“参见皇上,请赎我无礼。”
康熙命他起身:“无妨,我此行乃是微服出巡,把我当做一平民百姓就好。”
康熙是这么说的,可是谁敢将他当做平民百姓啊。
从班察的言行举止上,康熙对他起了兴趣,再加上班察的年龄,康熙马上起了提问的心思。
两人你问我答,相谈甚欢。
专门给了班察一个科举的机会,倒是为我大清挖掘了一个好人才,虽然不知道班察为什么不留在蒙古,但是,只要班察不做危害大清的事情,康熙也不予探寻他的私事。
康熙拍了拍班察的肩膀,表示自己的亲近:“好小子,学问不错。”
希吉尔不由得想笑,康熙和班察年龄相仿,但是从表现上看康熙却比班察年长许多。
而且显然康熙也是放在一个年长者的姿态来指教二哥。
但希吉尔也是发自内心的为二哥欣喜,在没有做官之前,就在帝王面前留下印象,对于想要科举的班察来说,百利而无一害。
在与班察交流完之后,康熙便借口出去给希吉尔和班察留下交谈的空间。
希吉尔不免为康熙的细心而感动,但完全不会动心。
希吉尔明白康熙,对于他的每一个妃嫔,仿佛都是处处用心,却也不会偏向谁。不是偏爱的话,那这爱就很难说了。康熙放在现代来讲,那就是中央空调般的存在。
希吉尔仰视着二哥,她唯一的苦恼那就是身高不够高,分明都是出生于蒙古,身边的姑娘也个个都是大高个,就只有希吉尔还秉承着前世的身高。而二哥的身高更是蒙古中的佼佼者。
两人许久未见,却也不见生疏。只是因为身份的缘故,班察也不能和希吉尔像在蒙古一般的勾肩搭背。
希吉尔和二哥谈话是完全忘记了在门外的康熙,好在班察还记得康熙,及时制止两人继续的交谈。
班察:“妹,应该回去了。”这不是班察想要将希吉尔赶走,而是如今天色已黑。康熙和班察交谈了很久,而且现在是冬日,太阳下山得早,到了希吉尔应该回宫的时间。
希吉尔抱怨:“我原本是想出来玩的,但是见到二哥高兴极了,都没来得及出去玩。”希吉尔和班察的感情颇深,希吉尔的直言也不至于伤了两人之间的感情。
班察看着还像一个小姑娘的希吉尔,可以知道她在宫中过得应该不差:“二哥到时候建功立业,想办法让你多多出来。”
希吉尔得意,就像是每一个在家人炫耀自己成就的孩子:“我早就在皇上那边取得出来的权利了。”
就是,就是康熙还没有说出来的条件,想到这里希吉尔的情绪就低落下来了。
班察像在蒙古一般哄着希吉尔:“妹还是那么厉害,那二哥更要加油了,二哥会想办法帮你的。”
在蒙古的时候希吉尔经常作弄大哥跟二哥十有八九都能得手,大哥是因为不知道,而二哥很聪明当然知道,但是也自愿走入希吉尔的套路中,只为了她开心。
因此希吉尔对班察非常放心,班察的地位甚至排在阿布的上面(爸爸),因为希吉尔的阿布和塔,相较于女儿来说,还是更喜欢儿子。而且阿布死得早,希吉尔心中更是没有阿布什么印象。
希吉尔请求班察:“二哥,可以帮我到海外找一样东西吗?是一种植物,叫土豆,混身上下都是黄色的。”
班察一口应下:“行,我派遣人到美洲替你寻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