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无题(1 / 2)

第53章无题

“宋先生、沈夫子,快上座!”夫夫二人一进门,孙淑一就从座位上站起身招呼道。

大大小小的富商也随着站起来,热络地跟宋清搭话。

因着两人是最后到的,宋清朝众人拱了拱手,赔礼道歉:“我和夫郎一下学就来了,没想到还是来晚了,宋清先向各位赔不是了!”

“小宋老板说的哪里话?是我们来早了哈哈哈!”

接话的人是宁阳县最大一个染坊的徐老板,之前宋清寻颜料的时候,双方已经有过短暂的交集。

宋清牵着沈之洲落座——沈之洲坐在孙淑一手边,他坐在沈之洲右手边,“宋清以茶代酒赔罪,还望各位海涵!”

众人皆推辞一番。

见人来齐了,亲信给候着的店小二递了个眼神,示意可以上菜了。

“这位是救你的宋先生,这位是宋先生的夫郎沈夫子。”孙淑一给范理介绍夫夫二人,转而又向众人介绍道:“这是本官的发小范理,前几日刚从京城过来。”

“谢先生二人救命之恩!”范理端起酒杯敬道。

“不足挂齿。”宋清不得不回敬。

到场的富商都是人精,瞧瞧孙县令面色,再琢磨琢磨,便按座次自行介绍。

“范公子不远万里来到宁阳县,可得尝尝宁阳县山八珍!”说话的人是城东李老爷,就坐在范理左手边。

李老爷家里是专门倒卖山货的,先前白溪村的菌干大部分都被他收了,之后去宜州走一趟商小赚了一笔。

见这姓李的竟然夹带私货,下一个介绍的黄老板也道:“范公子在京城什么没见过?要我说还是瞧瞧我们黄家的绸缎,是用小宋老板琢磨的纺织机纺的,那质量啊,是这个!”

黄老板竖了个大拇指,既推了自家生意,又捧了宋清一把。

染坊的徐老板坐在宋清右手边,见老对头这般说话,当即不服道:“绸缎数量自然要看黄老板家,可花色还是要看我李家!”

“徐老板说得有理。”孙淑一不知抽什么风,忽然开口帮腔,“徐老板家绸子有三十二个原色,间色更是不知凡几,家母都说在京里可没这么多色。”

“哪里哪里!”徐老板谦虚起来,掩不住目中的骄傲之色。

黄老板就不高兴了,拉着脸抿了口茶水。

两家做的都是绸缎生意,黄家织布起家,李家染布起家。现在黄老板家自然也有染布的工序,虽然只有十八原色,不过周边几个县镇的人家大多买不起花哨的布料,这点在以前便算不上短板。

可要是出了这小地方又不同了,给达官贵人用的料子,自然是怎么好看怎么来。

“晚辈过几日必定登门拜访。”范理气度出众,待人接物也周到,在座不管是做什么生意的、生意做得大还是小,都能跟他谈上两句。

一屋子人你来我往间,酒楼陆陆续续开始上菜了。

宋清和沈之洲就跟在孙淑一后面动筷了。

唯一需要操心的菌干都出给李老板家了,两人这一趟就是单纯来吃席,便没太注意席间众人又说了些什么。

孙淑一早先已经和范理通过气,哪家做的什么营生、捐了多少银子修路他都知道,她的打算范理也清楚,这会儿她只需专心吃饭,时不时分一耳朵听听谈到哪儿了。

“沈夫子你尝尝这道酒酿鸭,是酒楼掌勺去跟家母学的,本官尝着也学了个七八分。”孙淑一忽然压低声音招呼沈之洲。

沈之洲诧异地看看孙淑一。两人私底下虽然互相看过几次文章,却没熟稔到这地步的。

“味道很好,若是老夫人亲手做的,必然更是鲜香。”

“那本官就替家母承了沈夫子的夸赞了。”语毕,孙淑一话锋一转,“上次在沈夫子家乔迁宴上吃到的才叫美味,教本官至今念念不忘。”

不知道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沈之洲含蓄地笑笑,没接话。

不过有没有人接话都不影响孙淑一发挥,她接着道:“听说宋先生还会做果子味儿的饴糖?”

听了这话,沈之洲侧目瞧了宋清一眼。

宋清刚好夹了一块蘑菇酿肉在沈之洲碗里,撞上沈之洲的目光,疑惑地挑挑眉头。

没向宋清作出解释,沈之洲若无其事地收回目光,问道:“不知孙县令是在哪里听说的?”

“前几日去东花厅的时候得了一块糖。”孙淑一也没隐瞒。

沈之洲很快想通了。

前几日他刚奖励了小水一块小兔软糖。

小水现在跟着他阿爹住在东花厅,往日得了什么好吃的都会带回去给他阿爹尝尝,估摸着是恰好碰上了。

只是孙淑一既然知道是宋清做的,还问他做什么?直接问宋清不就好了?

腾不出手来,沈之洲借着桌布的遮掩,愤愤地踢了踢宋清的鞋帮子。

“怎么了?”宋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沈之洲又不多说,只面向孙淑一说着什么。

孙淑一瞧见宋清看过去的目光,微笑点头示意。

然后宋清无辜的鞋帮子又挨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