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相看(1 / 2)

第80章相看

沈之洲要回乡建学院的消息一传来,泞阳县富商们就有了盘算,在县城里新建了大大小小的若干宅院,在城郊也建了几处庄子,专门让人打理着。

忙完那一阵,普通百姓家也攒下一笔钱,年关前纷纷开始修葺老房子。听盖房的吴老板介绍了宋清家房子的格局,再问造价也不算贵,便都按着那个规模来,地暖浴间翻修好,青石地砖一铺,过冬的时候倒真觉着好来了。

等孙淑一张罗京城夫子住宅的时候,富商们接连找上门,表示愿意低价租赁新宅院,有的甚至想将院子送给新来的夫子住。这些年走商攒下不少家底,赠送几处宅院花不了多少钱,若是让夫子记住了,能对自家孩子上心些就再好不过了。

于是京城的夫子一到,不消等候,当日就住上了新宅子。家里人口多,并且打算都接过来的,分到的宅院就大些;孤身一人来的也不怠慢,虽是分到的住处略小,但配上几个洒扫厨娘,也不需亲自动手整理杂物。

值得一提的是,孙淑一允诺了夫夫俩这许多年的宅院,终于兑现了。五进院的大宅子,就在城东紧靠夫子们住处,周围环境清净,是居住读书的好地方。

因着一家人都住在白溪村,夫夫俩便让赵靖阮征堂兄弟俩人住在五进院,大是大了些,但两人带来的仆役侍卫多,倒不会显得空荡荡。再说两人也就夜里歇在那儿,白日里都要跟着宋清四处奔波。

书院地址已经选好,图纸也画好了,联系了吴老板在内的几个施工队,浩浩荡荡便开工了。趁这段日子,沈之洲常常召集各位夫子,一起制定学规学制,或者就是给返乡等待书院消息的夫子们写信,请人动身前往。

热火朝天忙了一个多月,大体事宜都定下来,只待下半年书院竣工、夫子到达泞阳县,各地学生就能入学了。

这日,宋清带着衙门的学生去了夫子果园,沈之洲手头的事情告一段落,便去王晓晓家接崽崽了。

沈之洲下场那年,表哥表嫂得了个儿子,王兴礼王晓晓兄妹俩相继成家,都常住在县里。如今三年过去,王兴礼他媳妇还没传出动静,王晓晓倒是先怀了孩子。

王晓晓婆家是宜州迁居来的,待王晓晓很是不错,家里银子都给王晓晓管着不说,自她有身子就没让她干过重活儿,铺子也不让去了,就在家里好生将养着。

夫夫俩这段时间都忙,王晓晓一个人在家也无聊,便把崽崽接过去玩。

沈之洲敲了门,来开门的却是舅娘,“洲儿来了,快进来快进来。”当即掩上院门,亲密地拉着沈之洲往屋里走。

“忙完了?吃午食了没有?舅娘去给你热饭!”舅娘本应该在家带孙子,但今日表嫂带着两个孩子走了娘家一趟,舅娘就趁空来了县里,给王兴礼王晓晓两家送两袋刚做好的豆豉。

舅娘做的豆豉味道正,那手艺是村里同辈的婶子都比不上的。做好那日先给夫夫俩送了一袋,宋清当晚就用来腌了一海碗辣椒吃,两小只也吃得肚子鼓鼓。

“舅娘别忙活了,我是跟夫子们吃了才过来的。”沈之洲也笑眯了眼,两手搭在舅娘肩上,亲昵地推着舅娘往里走。

“阿爹!”

两人还没走进门,崽崽已经听见沈之洲的声音,像只小牛犊子一样,撒开蹄子冲过来了。

沈之洲弯腰接住人,将人抱起来掂量掂量,“呀崽崽长胖了,指定是吃了姨姨的好东西!”崽崽踢蹬着两只短腿,被逗得咯咯直笑。

“可不是吃了我不少好东西!吃了我的东西就是我家的,今晚就跟姨姨睡。”王晓晓端了一盘新鲜糕点放在桌上,“阿哥快进来尝尝糕点,今早我婆母给我买的,怕是没有宋哥做的好吃。”

桌上还有半盘糕点、两大堆并一小堆瓜子壳,显然沈之洲来之前,三人正围在一起吃零嘴儿。

沈之洲在拿了一块糕点给崽崽吃着玩,开玩笑道:“姚婶好大方,一会儿我走的时候全带走算了。”王晓晓夫家姓姚。

“这亲家母心好,从没亏着晓晓的嘴,晓晓也算是好运气。你要是想吃尽管拿走,亲家母高兴还来不及哩!”舅娘也坐下来,拿起缝了一半的衣裳,言语间对亲家很满意。

可不就是满意了嘛?姚家虽是没什么家底,婚后住的也是她给王晓晓买的小院,但人不坏,一家人都勤快,也只有王晓晓她男人一个儿子,王晓晓没有妯娌,日子过得舒坦。这会儿姚母正看着铺子,王晓晓她男人跟着吴老板修建书院,得夜里才回来。

三人坐在一起话了会儿家常,舅娘忽然问道:“洲儿,沈氏给你弟弟相看了个姑娘你知道不?”

一家人回来快两个月,虽然没闲下来过,也把沈之淇叫回家吃了几顿饭,却是半点消息都没听到过。

沈之洲猜想是沈之淇脸皮薄,不好意思跟他提,“我倒是没听阿淇提过。舅娘知道是哪家姑娘吗?性情如何?”

“是那曾麻子的一个远房侄女。人我倒是没瞧见过,不过听到些传言。”若不是沈之洲的关系,舅娘是不会将和沈氏有关的事情放在心上的,又怎么会特意去打听?

舅娘摇摇头,压低了声音道:“性情如何我不知道,只是听说二十好几了还没嫁出去,又跟曾麻子沾亲带故的,我想着不如再相看相看。”

闻言,沈之洲松了口气,人没问题,还算沈氏没有糊涂到寒了沈之淇的心,“大几岁不妨碍,要是阿淇愿意,我和他宋哥去给他提亲。”

沈氏这些年日子不好过,被曾麻子一家好生磋磨,要不是顾忌着她还有沈之淇这个儿子,只怕过得更难,还比不上做寡妇时的日子好过。

就沈之洲如今这个身份,沈氏巴结害怕还来不及。沈之洲的脾气沈氏也清楚,若她给沈之淇谈一门好亲事,或许还能被念着点好,以后的日子也没那么难过。不过相看的这姑娘,只怕是曾家人的意思。

舅娘一想也是,便不再说别的了,一剪子剪断针线,重新穿了个颜色的。

王晓晓见两人模样都不在意了,忍了忍,还是没忍住道:“我瞧着阿淇怕是不愿意娶那姑娘的。”

“阿淇见过那姑娘了?还是他如今不想成家?”若是后者也能理解,沈之淇才十五六岁,再晚几年说亲也不碍事。男子终究不像女子小哥儿,甭管是十五六岁,还是五六十岁,只要有家底,外人鲜少说三道四。

谁曾想王晓晓竟是摇了摇头,“都不是。我听说啊......”

王晓晓一直在县里开食铺,铺子里生意很好,总是有源源不断的新老顾客,在等吃食的时候自然而然和相熟的人凑在一起,谈谈彼此近况,聊聊县里见闻,于是她消息也还算灵通。

却说泞阳县如今最惹人瞩目的,除了方才衣锦还乡的沈之洲一家,剩下的自然当属各位富商老爷家,但凡谁府上有点家长里短,都要被县里人当做谈资,津津乐道几日。

马老板娘的事迹县里无人不知,对本事不比男人差的马老板娘,县里人都是敬佩多过不服气,连其他老爷也不会看轻。

可马老板娘那个闺女马兰玉,谁提起来都要摇摇头,叹一声没马老板娘的风采。

马兰玉是马老板娘精心养出来的,比一般人家的女儿更多些生意头脑,却是个性子软弱的,平日里说话就细声细气,从没见她跟谁红过脸。

几年前马兰玉到了找婆家的年纪,县里人都以为会找个门当户对的儿郎,没成想竟是找了那韩秀才,让人好生吃了一惊。

不过虽然那韩秀才没甚家底,好歹有个功名在身,配马家的千金倒也勉强够得上。可真要是如此,县里人也能叹一声郎才女貌,断没有闲言碎语的。

差就差在那韩秀才不仅是个穷酸书生,还是个不举!

这事儿众人又如何知道?只因为这事儿闹到了衙门去。

韩秀才他娘是个尖酸刻薄的,素来不喜马兰玉,朝左邻右舍说嘴:马兰玉瞧不起她韩家,对她这个婆母不尊敬,只怕憋着心思想借种,要给马家留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