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级反转李隆基(16)
天幕提到岳飞,朱元璋就想到了秦桧,忍不住比了比秦桧和李林甫二人,然后他就又想起了正统年间的朝堂。
正统年间,朱祁镇当权时,朝中都没能出个秦桧或者李林甫这样的奸佞,只是一个秀才出身的王振,就把朱祁镇给唬住了。
要说和几朝奸臣放在一起,唐朝可以骂李林甫骂杨国忠,宋朝可以骂秦桧,都是骂的宰相这等重臣,明朝却只有个本来连一点实权都没有宦官出来挨骂。要不是朱祁镇自己支棱不起来,那宦官也没机会窃权。
这么一比,朱祁镇又输了。
正如天幕所说,大明朝当时的朝中官员撑着就够了,朱祁镇那个皇帝完全是来拖后腿的。
朱棣看朱元璋的表情,就知道他又想到朱祁镇去了,朱祁镇干的事儿确实是太恶心,给人的印象也太深刻,以至于朱元璋遇到点什么都容易想到那里去。
“父皇,那孙氏应当是没进宫的机会了,您也别为一个不存在的人而生气了。”
朱元璋语气不悦道:“只要我活着一天,就会记着那些事儿一天。”
朱棣忙给朱元璋顺气,生怕朱元璋一生气,情绪上头,直接派人去秘密做掉孙家人,让那孙氏都没法出生。
朱元璋确实有过这个念头,只是他想起天幕说他做事风格太过于简单粗暴,没想过长远后果,又不得不暂时放弃了这个念想。
想了许久后,朱棣说:“儿臣会命人给张氏好好调理身子,多生几个嫡子出来,大不了到时不让朱瞻基当皇帝便是了。”
朱元璋白了朱棣一眼:“你儿子生了不少儿子,倒是你自己!”
朱棣顿时头皮发麻,不知道怎么责任又到了自己身上,这亲爹也学了天幕的做法,孙子做错事要上溯祖宗吗?
朱元璋本想再说教几句,可想起好不容易亲密起来的父子之情,可经不起这种怒气的宣泄,最后忍不住叹了口气,道:“生多了也解决不了这事儿。兄弟少的人是朱祁镇。还是那句话,把你儿子扔去你新建起来的大营中,好好操练,去掉一身肥腻再说。要不是那一身肥肉拖累,他不至于死那么早,也就不至于让朱瞻基在他后宫的事儿上那般任性。”
朱元璋总觉得,以他老朱家生孩子的能力,朱瞻基不至于才两个儿子。要是不偏宠孙氏,朱瞻基不得多生几个来抢皇位?多几个兄弟来抢,朱祁镇就不可能那么轻易上位,显得老朱家的皇位多便宜没人要似的。
朱棣忙道:“父皇,他已经进军营操练了两三个月了,上旬儿臣去看他时,已经瘦了一圈,也黑了不少。他倒是想回京师看看,儿臣怕王妃见了他,又跟儿臣哭说心疼,所以才没叫他回来。若是父皇想见见他,可以召回来见见,顺道考较一下练得如何。”
朱元璋听了,知道朱棣也是想借他的口压自己王妃那份溺爱之心,心想着看看改头换面的孙子,或许能缓解一下心中的焦虑,便应了:“那你帮我传口谕,过两日正好得闲,咱们一家好好聚一聚,到时候我当着大家伙儿的面跟你王妃说说。”
朱棣忙起身谢道:“多谢父皇!”
说起李林甫算计着换太子一事,玄烨立马就被戳中了敏感的神经,虽然他已经知道,自己的太子不正常了,可他总觉得太子的事,是有人在背后谋划的,极有可能是朝中大臣和其他儿子联手搞的。
玄烨兀自脑补了一番,脸色阴沉得吓人,吓得一旁奉茶的小太监都抖了起来,皇帝的心思越来越捉摸不定了。
待回过神来时,玄烨又想起天幕说他晚年昏庸乱政一事,心中疑惑是不是自己这样太多疑了?可是不多疑的话,屁股底下的位置都怕坐不稳。
【李林甫第一个针对的,就是太子的舅兄韦坚。李林甫的手段十分阴险毒辣,他先将韦坚推荐到了一个要职上,然后手底下的走狗盯紧韦坚,时时刻刻等着抓他的错。最后,他终于抓到了韦坚与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密会,再加上李亨也同时遇见了二人,于是李林甫就跟李隆基告发说太子舅兄密会边将,甚至诬奏说他们是要联合起兵拥太子上位。李隆基当皇帝正享受呢,哪里受得了别人觊觎皇位?起兵篡位可是他的敏感*点,前任太子李瑛就是败在这一点上的。于是韦坚这个舅兄和皇甫惟明这个李林甫的旧敌,双双被贬。李亨以哥哥李瑛的下场为前车之鉴,不得不休了太子妃韦氏,与韦坚这件事划清了界限,才得以保住太子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