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级反转李隆基(52)(1 / 2)

两级反转李隆基(52)

节度使制度的撤销,比大多人预期的顺利,即便是那些节度使们,十分不情愿,可皇帝是太宗临世一事,已然在各地官员中传开。

鬼神之事,向来玄乎,更何况,皇帝这几个月来的动作,从惩治贪官、梳理朝堂,到一人于战场上压着安禄山打,并且直接亲手生擒安禄山,都透露着不寻常。

许多人即便是没证据,也慢慢偏向相信了。

如果这天下,是太宗皇帝来坐,那谁还会想反呢?那不仅仅是自讨苦吃,更是完全没必要。

太极殿内,李世民正在看李瑁写来的信件,公事写在折子里,私事写在信件里。

李瑁在信中提到,河北当地,虽然安禄山已经身死家灭,但是信奉者依旧不少,甚至有人为安禄山加盖了庙宇,日日香火不断。

李世民看到这里,不由得微微叹气,果然,有些事情哪怕方向变了,但大体上还是难以变的。安禄山在河北一带经营多年,十分擅长笼络人心,天幕所说的那些,还只是他所做的九牛一毛之事而已。

高力士见李世民放下公事,正歇息,便亲自端了茶来,道:“大家,奴婢听说,这长安城里,兴起了一样戏。”

李世民来了以后,遣散了宫廷中供养的大部分制衣制首饰的,也遣散了许多吹拉弹唱和跳舞的乐伎,这些人有一小部分被上层富贵人家收了,一大部分流落到了民间。

李世民一方面顾虑这些人的生计,另一方面,也是想起了大宋靠发展商业,竟然达到了整个帝制时代的富裕巅峰,便实施了一些宽容和鼓励的措施,让这些艺人能有一个活路。

正因如此,这长安城中的新鲜曲乐花样,隔三差五就要换一下。

李世民从官员们的奏折中知道此事,但高力士这般特地来说,还是第一次。

李世民也有了兴趣,问:“是什么戏?”

“安禄山被押解来长安的时候,不是在大街上嚷嚷了一嗓子,大家您是太宗临世嘛?这事儿信的人不多,却被那些个极为会写本子的人听了去,写出了个新本子,现在不仅说书人在说,戏台子上也在演呢!连那些个跳舞的,也想方设法与这个事儿,沾上一些边儿。”高力士高兴起来,说话时都没那么注意措辞了。

不过李世民也没在意,反而更有了几分兴趣:“如今都在何处演出?看的人多吗?大家喜欢吗?”

高力士见皇帝追问,更加高兴,忙道:“都在平安坊等几处演出。奴婢是没机会去看的,不过有几个去看了的小内侍与宫女与我说,演得十分不错,虽与事实有些不同,但衣裳、乐舞上,是仿造宫廷的,看着有几分意趣。”

李世民顿时露出笑容:“既然如此,那明晚,咱们就去看一看。”

高力士问:“何不请到宫里来?那样贵妃娘娘,还有王爷王妃之类的,也能一起乐一乐。”

李世民摆手:“那就不必了,来宫里演,艺人们必然拘束。至于贵妃与王爷他们,你自去说一声便成。贵妃若想出宫游玩,你给她安排便是。”

早年杨贵妃与李隆基闹脾气的时候,还动不动就出宫回娘家去姐姐家的,她出宫也没有那么多限制和规矩。

高力士知道现在这皇帝心思多,谋划多,不是他一个下人能过问的,便识趣地打住了,乖巧得应了是。

不过到了杨贵妃面前,高力士的话就说的好听多了:“贵妃娘娘,大家担忧您日日闷在后宫中,所以命奴婢给您传句话,您若想出宫游玩,可以让奴婢给您安排。”

杨贵妃有些受宠若惊,在她知道当今的皇帝,竟然是太宗临世后,便死了对皇帝的心,知道自己以后只有独守后宫的命运,确实心情不太好。但她没想到,皇帝还会为她下这样的令。

“公公说的可是真的?”

高力士笑眯眯道:“贵妃娘娘,你我相识十多年了,奴婢何时诓过您?”

杨贵妃心中升起一丝丝暖意,道:“既如此,若我想时,会来麻烦公公的。”

“奴婢记下了。”

李世民第二晚便换了便装,这次依旧只带着高力士一人,去了平安坊,两人都是骑马,速度倒也快。

只是等到高力士下马的时候,腿都酸了,皇帝骑马咋速度那么快,他都要追不上了。

不过等他看到戏台上演得,皇帝日夜行军,骑着高头大马狂奔的样子,高力士忍不住揉了揉自己的老腰,看来今夜还算皇帝照顾了他的身体的。也难怪上次出征时,根本没想过要带上他。

李世民坐在包厢内,兴致勃勃地看了歌舞,又看了戏,最后散了场,还特地找说书人给自己说了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