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下鬼刘骜(5)
听到“东汉”二字,刘彻还微微有些晃神,这个“东汉”,和他的大汉有什么联系和关系吗?
刘彻总觉得,这其中是有什么联系的,他知周朝被分为东周与西周,便十分心急地想知道,大汉是否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才分为西汉与东汉。
而天幕这番男女无别的理论,感觉最被打脸的还是朱元璋和玄烨。
讲宋时,天幕就说过,女性地位的跌落,就是因为靖康之难后,汉人被压抑,所以开始对内攻讦,释放因为外族入侵而遭受的压迫与欺辱,士大夫们不能用笔杆子抵御金人,就开始将矛头对准内部的女人,女性也就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替罪羔羊和发泄对象。
明朝时,虽然汉人重新占据了中原主导,重新恢复了自主的话语权,但是对女性压迫这一方面,却没有什么改善。
而在这个过程中,《女诫》《女书》这样的东西,也成了男人们的帮凶,将他们的行为合理化了。
面对这个事,朱元璋沉默了许久,作为大直男的他,从没想过穷人吃苦还分男女的,不都吃一样的苦的吗?
可惜仔细琢磨一下,确实有些道理,有些大老爷们,在外面受了气,回到家里就拿媳妇和孩子出气,不就是一种表现吗
朱元璋自己难以琢磨个头绪出来,便问朱棣:“天幕说女子与男子没有不同,这事你怎么看?”
朱棣微微拧眉想了一下,道:“我觉得,天幕这话有些道理,有时候女子的明秀之处,也是难有男子能比得上的,男子女子是各有所长吧?”
朱元璋也反应过来了,老四的王妃徐氏,就是个很聪明的女人,朱元璋也很满意这个儿媳妇,只可惜她以后没能陪老四多久,活了四十多岁就没了,后面老四也没有立过其他皇后,一生只有这一个皇后。
朱元璋倒是懂朱棣的心情,他对马皇后的感受,也是一样的,是个极好的女人,皇后的位置,自己身边其他女人,都比不上最原先的那个配得上。
想起马皇后,朱元璋就觉得有些难受,道:“既如此,往后便想法子,多照顾些女童和女子……”
朱棣老老实实记下了。
“还有……”朱元璋顿了一下,继续道:“你也多关心关心你的王妃,让她少操劳一些,多养养身体,莫要让你像我一般,皇后去得早,一个人孤苦伶仃的。”
人越老,对那些个红颜美人越没兴趣,反而就想着早年旧人能陪在自己的身边,和自己说说话,回忆一下年轻时候的事。朱元璋也知道,自己这臭脾气,只有马皇后懂,也只有她摸得准,可惜她走在了自己的前面。
朱棣听着朱元璋的嘱咐,心里顿时紧张起来:“父皇,您的意思是……徐氏寿命不长?”
朱元璋想了想,把徐氏在朱棣登位后五年就病逝的事,告诉了他。
最后道:“寿数是否天定,我也不知道,我虽自觉没几年好活了,可是这些日子,有你们兄弟帮衬忙活,操心少了,心里也舒朗了,便觉得或许寿数能长一些。所以你回去后,也让你王妃学学我,她若不听,便告诉她,这是皇命,是我亲口吩咐的。”
朱棣忙起身,给朱元璋深深行礼:“儿臣代内子叩谢皇恩。”
两位帝王都在自己的皇后身上,看到了女性的能力与好处,对于改善女性处境的想法,也更坚定了一些。
玄烨感觉被打脸,是因为讲清的时候,天幕就提过一嘴,说生活在清的女性过的不好,还说了大清公主们的事。
清本就是从部落发展而来,又承了明制,明朝时女性地位就不高,到了清朝,对于这样的糟粕自然是全盘继承了,至于原因也很简单啊,这种方式是对清朝统治有利的嘛。
玄烨想起自己在乾隆年时,开放了对商业的限制,江浙一带的手工作坊飞速发展,手工作坊里最多的,就是女性。她们做出来的东西,常让人觉得精巧好看,即便是拿到洋商面前,也能让洋商们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