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下鬼刘骜(24)(1 / 2)

牡丹花下鬼刘骜(24)

朱棣道:“大哥没了,他的家人,也是咱们的家人,应该由咱们替他照顾了。”

朱元璋缓缓地点了点头。

如今朱棣日渐展现他的才能,被天幕骂过的那些政策,也在逐一取消、取缔和修改,大明看上去是生机勃勃,前途也一片光明了,所以朱元璋的心情也跟着好了许多。虽然依旧心痛太子朱标的早逝,但精气神已经逐渐回来了,对未来也充满了期待。

天幕音乐逐渐隐去的时候,赵德昭还觉得有些意犹未尽,还回味了一下,天幕对赵飞燕赵合德姐妹,以及对王莽的评价,对赵匡胤道:“本还盼着,天幕能说说武帝的,结果她只提了几句。”

赵匡胤玩笑道:“大约是因为,刘骜做的事,扯不到武帝身上去吧。”

赵匡胤自己因为北宋的结局,而被骂过,虽然他弟比他挨骂更多,可是许多政策,确实是从他开始的,天幕骂得也没毛病。

赵德昭点了点头:“汉武帝的问题,历朝不少人都说过,若是晚年太子刘据没出事,或许……”

赵匡胤摇头:“那不好说,要想刘据顺当掌权,卫家也是要防备的对象,而且,刘骜确实是刘据的后人。”

赵德昭一想,觉得也是。

父子两就汉的事交流了一会儿,待回过神来,看到赵德芳仰着头张着嘴打瞌睡的样子,忍不住笑出了声。

赵匡胤也是哭笑不得,道:“时候不早了,我送他回屋去。”

说着,就要去抱赵德芳。

赵德昭忙道:“父皇,让我来吧。”

赵匡胤没让,直接将版大的小子扛起来,说:“没事,我能行。唉,你们越长大,这样抱你们,和你们亲香的机会就越来越少啦。”

赵德昭听到这话,便识趣地缩回了手。

年纪小时,确实是能亲近一些,长大了,就要注意规矩礼仪了,父亲又当了皇帝,就好像更少了几分亲情了。但从父皇听完大宋那次天幕后,整个人似乎想开了许多,也抽更多时间来陪兄弟二人,时常过问弟弟的学业,给自己分配事情做了。

这样的变化,他挺喜欢的,赵德昭心中滋生出了一些喜意。

跟在赵匡胤身后,赵德昭道:“父皇,待芳儿醒了,我是不是得给他布置文章?”

赵匡胤点头:“那是自然,这次还是你盯着他写,除了像上次那样,写一篇关于汉成帝败家的感悟,还别忘了关于男女的文章。”

赵德昭立马应道:“是!父皇!”

赵德昭都快要忍不住笑出声了,自己觉得父皇越来越好了,自己这弟弟,怕是觉得父皇越来越难应付了吧?

赵匡胤心头挂的,是教养这两个儿子的心事,赵德昭不用他太操心,但赵德芳感觉傻乎乎的,让他这个当父亲的有些焦虑。

李家父子在天幕散去后,都陷入了沉默。

李治有点受不了这氛围,主动道:“父皇,这一回,还要写策论吗?”

上一期关于清的策论,他洋洋洒洒写了好大一篇,结果给父皇看的时候,被否了很多,他父皇一眼就看出了许多不实用,或者实施了会有许多遗留问题的地方,信息量大得李治多番找大儒找重臣学习商讨,都没学完。

李世民沉吟了一会儿,道:“你就写一篇,关于皇帝娶后选妃的文章吧,仔细论清楚,皇帝在娶后和选妃时,要注意什么地方,会如何影响朝局,又该如何平衡好后宫。”

李治现在有些隐隐感觉到了,父皇对他的能力没意见,也不觉得他当皇帝当不好,但是好像很怀疑他在后宫上的事,一直在担心什么,或者怀疑他会干什么一样。

李治想不通,毕竟现在他在这些所谓的“私生活”上,还算干净,甚至算得上乖巧,必须多皇室子弟、王公贵族都要讲规矩多了,他父皇到底是在担心什么呢?

李世民布置了任务,李治也老老实实接下了这个事情:“是,父皇。”

李世民现在面对李治只有一个感觉:头疼。

虽然总安慰自己,儿孙自有儿孙福,可想到自李治后宫开始,唐朝皇帝的后宫就风起云涌的,有了开了头就不好收尾,李世民也挺无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