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不准投降(1 / 2)

“除了殿试的事情,还有交通的事情。”李承乾揉了揉太阳穴。

不发展交通的话,西域根本没法得到有效的治理,因为西域距离洛阳太远了!

实际上大唐现在对于天下的实际控制范围也就是关内道,至于其他的地方,受限于交通条件的原因,信息的滞后性太要命了。

这也是为什么大唐天下四百军府,关内道占了一半以上的原因,强干弱枝,这样就算枝叶叛乱了,主干也能拥有足够的力量平定叛乱。

这样的情况下,地方的治理如何,就很依靠官员的个人能力和道德水准了。

而朝廷能做的事情,就是挑选有能力、有道德的官员丢过去让他们自治,顶多每隔几年外放一批刺史出去看看情况就罢了。

而一旦一个官员在一个地方做官做久了,就会形成世家豪族,在后面去的官员想要坐稳自已的位置,就不得不耗费大量的精力来平衡当地的豪族。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两汉酷吏多的原因,因为两汉皇帝最喜欢的就是用酷吏治理地方,只要这些酷吏到地方上任后直接将世家杀的人头滚滚,当地直接就今日大治了。

虽然不治本,但是治标也够了。

要想解决这种情况,或者延缓发作的时间,就要将从洛阳到地方路程所消耗的时间缩短。

而交通,又有什么能够比一条贯穿帝国东西的大铁路来的方便快捷?

蒸汽机的原产机已经堆在大唐的帝国工坊里面了,只要后续稍加改进,完全可以为火车提供动力,顶多就是利用率低一些,但是可以通过多加燃料来弥补回来。

昼夜不停的蒸汽机拉着火车行驶在双轨制的铁路上,它喷出的浓烟象征着工业也象征着皇权。

但是要想修一条七千里长度的铁路..所需要的钢铁,简直是天文数字。

按照工部的估计,修建一千里地的铁路需要大约四点一万吨的钢铁。

七千里地...大约就是近三十万吨钢铁。

李承乾听到这个数字以后,脑袋上直接打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在运用了煤炭以后,弘化一年的钢铁产量也不过是达到了年产量1.2万吨,约等于西汉两年半的钢铁产量。

可就是这样,也需要三十年的产量才能修出来一条铁路,这还是产出来的钢铁不能挪作他用的情况下。

大唐在这个时代属于怪物级别的,但在李承乾的预想中,这个怪物只是刚刚学会爬的婴儿罢了。

百废待兴啊,还有着很多的事情等着李承乾去处理,等着李承乾用自已能够后往一千多年的目光去规划。

想了一些事情,但还没有下定决心的李承乾选择躺下睡大觉。

因为这些事情短时间又解决不了,不睡大觉干什么,研究广神是如何急功近利的吗?

那很接近神了,但离人又有些太远了。

而且李承乾觉得做一个减法皇帝,也要比做一个加法皇帝来的好。

因为加法皇帝是真的没辙了,只能挑着这几点去加分。

或者无敌点立个无字碑删评论。

李承乾想着事情沉沉的睡去。

而范妃趴在李承乾宽敞到足以容纳九州万方的胸膛上觉得十分的安心,她的夫君,是一言九鼎的天子,是统御四海的真皇帝,他的家业,是社稷,是天下。

她看了看自已的肚子,又想着宫中的那两位年幼的皇子,有些期待但有些惶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