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蛮夷者,畏威而不畏德,不宜示怯以蹙削,唯力战方可存社稷”
...
“兵机贵速,将帅动辄受制,焉能决胜?故专任将帅,勿从中制,勿使文臣掣肘。”
........
李承乾选定这位考卷为榜样的时候,便是看重了其对于向外征战以及将帅方面的看法,但是他没有想到。
这居然是秦桧写的!
“议论正大,有骨鲠风。”文彦博抚须说道:“这样的风骨,倒是有我几分风范。”
他觉得状元和榜眼三个人的名次排的一点问题都没有,他们宋朝的文人才子,就是这样,如锥入囊中,锋芒毕露。
看着陷入自我幻想中的文彦博,李承乾欲言又止,他很想告诉文彦博,你高兴的有些太早了。
最后还是选择给文彦博留点幻想,还是不要告诉他秦桧前期和后期有多么精神分裂,以至于文彦博撸起袖子和秦桧辩礼了。
挨打的,有蔡京一个就够了。
但像秦桧这种前后期的思想割裂的像两类人的家伙,在历史上并不少见。
比如年轻的曹操遇到暮年的曹操,也会狠狠的痛骂一声曹贼。
前期主战派的秦桧遇到背上千古恶名的自已,也会掩鼻誓不与其为伍。
人甚至没法共情不同时期的自已,更别说共情其他人了。
那种可以贯彻心中的信念,自始而终的人物,在历史长河中都属于凤毛麟角的存在。
“确实。”
李承乾的念头转了一圈,最后也是选择了赞同文彦博。
他并不在乎秦桧是真正改正找回年轻的自已了,还是说隐藏的的更深了。
万俟卨,万俟元忠都能在新时代找到自已的位置,去做一个天下闻名的清明臣子,李承乾自然会容得下秦桧去证明自已。
他又不是完颜九妹,李承乾的天下容得下所有守规矩的人。
“魏叔玉的卷子在哪里,让我看看。”李承乾想到了这次也参加殿试的魏叔玉。
对于这位童年玩伴,李承乾还是很看好他的。
虽然起初,李承乾想着要不要在魏叔玉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打打招呼。
但他转念一想便放弃了这个念头,因为魏叔玉并不是想要通过科举来做官的,他想要做官,完全可以走门荫的途径去做官。
不仅更方便,而且起步更高。
魏叔玉想通过自已的才学,而不是依靠自已老爹魏征的身份出仕。
这种很纯粹美好的理念,李承乾很尊重。
而随着李承乾的问题,众人也连忙去找,最后居然也是在优等的这一沓子里面找到的。
要按排名的话,魏叔玉的卷子属于是二甲头名了,这已经是相当好的成绩了。